2022年5月25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四清副教授为全体研究生带来题为“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互动语言学视角”的线上讲座。
李老师先请同学们对于此次讲座的主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对其给予相应的评价,随后正式进入主题。李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教师话语的概念,并指出,在现在的研究中人们更倾向于于用teacher discourse 来表示教师话语。接下来李老师引出了本次讲座主题的重点之一—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概念。本次讲座主题的另一个重点便是互动语言学, 互动语言学是基于互动行为的语言研究。互动语言学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要从语言的各个方面(韵律、形态、句法、词汇、语义、语用)研究语言结构是如何在互动交际中被塑造的,即从语言到交际;第二,在社会交际中,言谈参与者的交际意图、会话行为是如何通过语言以及非语言的多模态资源来实现的,即从交际到语言。互动语言学将“互动中的交谈”作为核心概念,借鉴会话分析的方法,以自然言语交流中的语言使用作为其研究对象,围绕交际行为与句法的关系、会话序列与句法选择、韵律表达与句法表达、以及多模态资源在互动中的整合等方面观察语料,提取普遍模式,并尝试解释。接着,李老师向同学解释了此项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从微观上来看,它对话语研究尤其特定话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英语教学以及教师教育和教师自我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宏观上来看,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是中国外语教育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体现国家意识与课程育人中扮演重要角色。随后李老师介绍了英语教师话语研究的传统视角和互动语言学视角。传统的研究视角主要分析与英语教师话语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有话语结构、批评话语、多模态话语方面的研究。而互动语言学视角又分为理论视角和实证视角。从理论视角出发,互动语言学视角将语言形式、韵律、表情、笑、手势、身体移动等多模态手段都看作互动交际的资源,也重视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以及对语言产品的影响,将语言与交际社会因素置于同一理论框架下进行考察,拓宽了研究视野,既研究说了什么,也关注怎么说。最后,李老师以自己的项目“言语互动视阈下英语教师话语模式与机制研究”为例指出实证研究视角主要从语言结构与社会交际的互动路径研究教师话语的模式与机制,并解释了互动语言学方法、教师话语语料库方法和多语料对比方法三种实证研究方法。
讲座中,李四清教授详细的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概念,并引用范例加深同学们对于教师课堂话语研究以及互动语言学的理解,同学均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