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铭记历史,脚步丈量信仰。2025年暑假期间,我院学子再度踏上红色寻访的征程,他们以音乐为纽带、以历史为教材,走进上海、江苏、浙江三地30处红色场馆,在实景中感悟精神,在行走中坚定初心。
今年,我院共开展8个红色大寻访项目,组织40余名学生,通过“求是创新·实景课堂”与“笃行进取·行走课堂”两大板块双线并进,从“教”与“学”的不同角度深入红色脉络,传承红色精神。
求是创新·实景课堂
一、“弦韵红迹”寻访小队
本项目紧密围绕2025年“红色印记”上海城市红色寻访活动主旨,通过实地探访闵行博物馆《国乐风华》民族乐器文化展,深入理解民族乐器的历史脉络与创新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活动中成员系统记录展品与文化背景,为后续课程开发积累素材,旨在引导更多人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二、“沪上红途”寻访队
本项目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上海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融入实践之中。我们将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实地场景制作微团课视频,在实地探访过程中,我们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通过理论宣讲、实地解说等方式,将理论教学延伸至真实场景。
笃行进取·行走课堂
一、“寻访初心之地,礼赞四大百年”红色寻访小队
本项目团队共6人,寻访路线分别为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通过参观、微课录制、短视频传播,系统梳理建党、立纲、聚力三大节点,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内涵,缅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深刻理解中共早期重要会议在革命进程中的关键作用。项目旨在深化青年对中共四大百年意义的认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二、“初心如磐,青春同行”寻访队
本项目以“初心映照·青春寻访”为主题,开展上海红色文化短视频创作项目。成员们以青年视角重访沪上红色地标,用影像传承红色血脉。项目组织在校学生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钱学森图书馆等革命遗址,实地拍摄系列短视频,讲述红色故事、再现历史瞬间、传递精神火炬。短视频将以青春语态、鲜活画面和多维叙事,把厚重的红色文化转化为可感、可触、可传播的影像作品(短视频),引导广大青年在“云”端接受精神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虹焰·双星”寻访队
本项目以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为主题,聚焦李白烈士故居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两大红色场馆,通过实地走访、史料研读、访谈记录等方式,深入探究革命历史场景中蕴含的精神内核。调研发现,李白烈士的隐蔽战线斗争精神与左联作家的文化战斗精神,共同构成了 20 世纪中国革命史上 “武装斗争” 与 “文化斗争” 的双轨印记。
四、“音韵传承,乐启新篇”实践队
“探寻红色旋律,奏响国韵传承”团队走进百代小红楼、聂耳音乐广场、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地标,通过现场演绎《红旗颂》《毕业歌》等经典旋律,将音乐展演融入历史场景。成员们不仅重温了抗战峥嵘岁月,更深刻体悟了“人民城市”的精神内涵。团队以实地调研和音乐实践为载体,深入挖掘红色音乐的时代价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力量,让红色信仰在青年心中扎根,激励学子以青春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五、“追寻家乡红迹,赓续革命薪火”实践队
本项目依托长三角六处红色资源(如百代小楼、渡江战役纪念馆等),通过实地走访、数字化创作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挖掘革命历史内涵。团队分工明确,前期规划寻访,中期采集影像与文字素材,后期制作微视频和调研报告,融合实地感悟与历史素材。作品将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以生动视听语言吸引青年关注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推动红色资源整合与创新传播。
六、“星火淬魂”实践队
本项目以“红色文化走读”为核心,聚焦老静安区域内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与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两大关键节点。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访让学生实地触摸历史脉络,结合青年讲述传递红色故事,借助数字化表达创新传播形式,引导小队成员在探寻中感悟信仰力量,在互动创作中传承红色精神,全力打造兼具教育性、体验性与传播力的“大思政课”实践范式。
每一次驻足,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每一次聆听,都是对精神的传承。这个夏天,音乐学院的同学们用专业与热忱,将红色故事谱成青春的乐章,让革命薪火在音符中生生不息。愿这段寻访之旅成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的宝贵记忆。